close

70後、80後、90後
你是否聽說過“70後喜歡加班,80後拒絕加班,90後拒絕上班”?
又或者是“70後有存款,80後有負債,90後有老爸”的說法呢?
自“80後”(或稱八零後)一詞的出現,“90後”和“70後”等派生詞也呼之欲出。這些名詞的出現,是為了區分在不同世代出生的人,在思想、工作態度、理財觀念、個性等方麵的不同。
當然,也有不少人會經常借此來吐槽新生代年輕人。
但新生代真的有那麼糟糕嗎? 70後、80後跟90後的思想態度行為又差多遠?
以下找來了一位70後、80後和90後的代表,聽聽他們對事業、夢想和理財上的分享。
轉跑道向夢想衝擊
70後:劉女士(演員,35歲)
劉淑敏自畢業後,開始在廣告公司擔任秘書,對她而言,工作是為了生活,她將“工作”與“夢想”分得很清楚。
她清楚知道,必須要有工作才能填飽肚子,這樣才會有力氣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在這11年,也讓她學習到“敬業”的精神,了解到“在其位謀其事”的涵義。
在廣告公司中,讓她有了很多演“咖哩菲”(臨時演員)的機會,這也為她開啟了踏入演藝圈的門。直到去年7月,劉淑敏才正式辭掉祕書的正職,全心全意向自己的夢想衝擊。
人家常說,事業與生活應該要取得平衡,劉淑敏對此相當同意,她認為,這是一定的,尤其是享受吃喝玩樂的人,必須要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她認為,隻有在取得平衡之後,才能夠發掘更多東西,有能力做更多,好比如說社會良知。
“但對現階段的我而言,工作比生活更來得重要,畢竟要有工作才會有收入,有了收入才能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如果一個人想要吃好的、買名牌、駕進口車,但卻不願打拚,那怎麼會有錢享受生活呢?錢不可能會從天上掉下來的。”
盡管辭掉了穩定收入的工作,全職當演員,對她而言是相當冒險的,但樂觀的她認為,這隻是一個過度期。
“隻要堅持到底的話,興趣還是可以當飯吃的。在美國有許多電玩的職業玩家,打機就是他們的興趣。”
婚後開始懂理財
完全沒有投資的劉淑敏認為,投資是一種冒險。
劉淑敏說:“投資對我個人來說,就是拿一點錢出來,想要得到更大的回報,這就是投資。”
她坦言:“我是個完全沒有數字概念的人,我是一個賺十塊錢,花十一塊的人,那一塊錢就要跟人家借。直到我成為了卡奴後,才知道辛苦。”
她對此亦感到後悔,正所謂“我不理財,財不理我”,長期忽視錢財,錢財也會忽視自己。
她指出,直到她結婚以後才開始有理財的概念。
勇創業努力為自己
80後:葉先生(商人,26歲)
今年26歲的葉昌鑫,自小熱愛打羽球,幾年前辭掉工程師的工作後開始創業,目前在經營羽球用品店。
他認為,努力是為了自己而不是別人,因此決定自己創業。
他對工作抱持著認真態度,認為在做任何事都應該做好規劃,有計劃的向目標前進。
“我不喜歡紙上談兵,要追求夢想,就需為了夢想付出實際的行動。”
對於目前正投身於自己喜愛的羽球領域中的他,並不認同“興趣不能當飯吃”的說法。
盡管十分讚同生活與工作應取得平衡,但葉昌鑫認為,要取得平衡是相當難做到的。就他目前而言,早上開店到晚上,有時放工後還需要陪同顧客打球。
雖然他也向往有穩定收入,準時上下班,下班後可以做自己的事的生活,但他說,這不會是現在,因為目前他是在守業的階段。
30歲後靠錢賺錢
李嘉誠有句名言,“30歲前靠體力賺錢,30歲後靠錢賺錢”;葉昌鑫希望能趁年輕時,在事業上能有一些成績。
⋯⋯ 葉昌鑫認為,對於投資並不排斥,他目前也有在投資信托基金,他也會將投資基金當作是儲蓄的一種。
他認為,投資不是在短時間內獲利,而是屬於中長期的,他也傾向較為穩定,風險不大的投資項目。
在用錢時,葉昌鑫會先做好事先規劃,倘若每個月有多餘的錢,則會當作額外儲蓄。
做兼職充實深廣度
90後:沈先生(大學生,21歲)
目前還在唸大學的沈威辰,平常需要打工賺取學雜費和生活費,對於還未正式踏入職場的他,認為需要先充實好自己,多接觸其他不同領域的知識,除了增加自己的“深度”以外,更要擴大自己的“廣度”。
他在打工時保持著認真的態度,並且會借此機會,觀察他人的處事態度,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他指出,無論是在課業或是工作,都要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電腦,目前他所學的與未來的工作,都是自己所喜愛的。
“我身邊許多朋友也在做著自己所喜歡的事,我認為興趣是可以當飯碗的。”
他認為,如果從事沒有興趣的工作,就無法認真工作,應該把興趣當工作,讓工作成為自己的興趣。
除了打工,沈威辰也向往擁有自己的事業。他希望在未來,能有機會與誌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業。
“在21世紀,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能力,與他人合作創業,在互補的環境下,將會更具競爭力。”
投資是額外收入來源
雖然很認同工作與生活取得平衡的道理,但對才21歲的自己而言,沈威辰說:“現在就享受生活太過早了,工作與課業還是會比較重要。”
沈威辰說,目前自己並沒有投資,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沒有太多的錢。
但他指出,自己並不排斥投資,以後隻要有錢,他還是會嚐試的。他認為,投資會是一項額外的收入來源。
他在理財方麵,會事先做好規劃,他認為,預先規劃是必要的,他通常會先將十分之二的薪水用來儲蓄,然後在規劃如何分配好財務。
對工作…
70後在工作時,會表現出盡業的態度,即使該工作不是他們所想要的,工作主要是為了滿足基本生活所需。80後對工作抱持認真的態度,並且早已規劃好創業的路線。目前,大多90後現在還在求學當中,在打工時會抱持著認真的態度,此外,他們會希望能夠擁有自己的事業,向往創業。
對夢想…
在追求夢想方麵,70後會比較踏實,先以基本生活為優先,當解決了基本生活所需後,才會開始追求夢想。80後勇於實現自己的夢想,會較70後更快的踏入自己的夢想。90後生在資訊更為進步的時代,他們會為自己的夢想做好事先規劃,在學生時代就會開始做好準備,循序漸進的完成自己的夢想。
對投資…
一些70後,對投資比較沒什麼概念;80後有開始投資,但追求較為穩定的投資項目;90後了解什麼是投資,並且不排斥投資,但因礙於沒有資金,所以還沒開始接觸。
在理財方麵,從三位受訪者來看,似乎推翻了“70後有存款、80後有負債、90後有老爸”的說法。相信亦有不少懂得理財的90後,他們身在高消費的時代,因此父母自小就會開始灌輸他們理財的概念。
結語
追求夢想跨時代
一竹竿往往不可打翻一船人,同樣的,70後、80後和90後縱然面對一些“時代的標簽”,但要明確在70後、80後和90後做明顯的劃分,那似乎不太可能的。
從3位受訪者當中,只能嚐試找出“三代人”之間的一些微妙差異。
無論是將工作當作興趣,將興趣成為工作的動力,對於追求夢想這回事,是“跨時代”的!
(來源:http://www.leinvest.com/ch/70-80-90.html#.UX0Zrspztr0)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