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為此間眾多網友所熟悉的「抗癌教師」33歲的復旦大學女教師於娟19日去世。在與癌症抗爭的一年半時間裡,這位從事教育的年輕人留下79篇抗癌日記和「復旦教師抗癌記錄」微博,記錄在生與死的交叉點上對生活的反思。她留下的日記,警醒當下年輕人珍惜健康,莫「透支青春」。

  「名利權情錢,沒有一樣能够帶得走。到了這樣的境地,什麼都不重要。不希望所有人到了生命盡頭,才意識到這輩子白活了...... 」; 「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於娟「抗癌日記」裡的這些話,近日在此間網絡上被廣泛轉載。

  於娟所在的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19日下午召開追思會。會上有學生稱,於老師留下的「生命日記」,其病痛的苦楚、人性的感悟,讀來令人淚下,其實是一本最好的人生教材,教會自己如何去熱愛生命、抵擋困難。

  在追思於娟的同時,不少網友紛紛反思自己的生活。有人把自己的狀態形容為「有工作,沒生活」, 「前半生拿命換錢,後半生以錢養命」。

  不久前,全球頂尖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員工, 25歲的上海交大女碩士潘潔「英年早逝」,也引起各方強烈反響。一項關於此間都市白領生活狀態的調查顯示,超七成的人表示工作壓力已影響正常的生活。另一項關於中國都市青年健康狀況的調查則顯示,主流城市白領的亞健康比例達76%。

 於娟留下的「日記」將於今年6月出版成書。「會有更多的人看到我拿命寫的東西,防微杜漸,不再像我這樣,健康任意揮霍,幸福任意揮霍,到時候只能敲著鍵盤望著屏幕追悔莫及。」這是於娟生前曾經說過的話。


2011年年4月19日凌晨3點,以「癌症日記」感動千萬人的復旦大學年輕教師於娟悄然離去


  22日,是於娟的追悼會。數百相識或不相識的人手持鮮花,為她送行。「再遠的飛行也要著陸,再長的旅行總會回家。」於娟的丈夫「光頭」在追悼會上幾度哽咽,場下已是一片抽泣聲。中學教師王汝芳在於娟遺體前深深鞠躬,泣不成聲, 「我並不認識於老師,但這幾個月,我每天都上網看她的博客,是她讓我思考活著的意義。」她說。


 4月2日,於娟33歲的生日,記者發去祝福,她回復大大的笑臉。那時的於娟,仍然對生命充滿希望。可惜,命運終究沒有給她太多的時間。


  33年短暫的人生旅程中,於娟並無轟轟烈烈的傳奇。但她在生命的最後關於生死、關於幸福的感悟,留給這個時代的人們,長久的思索與心頭的溫暖。


  「生命如斯,應無所憾」


  「她短暫的一生一路飛馳、精彩異常,她於1978年年生於山東濟寧,為人女; 1984年年到2008年年24年間求學於山東、上海、挪威等地,為人弟子; 1996年年與我相識, 2000年年登記結婚,為人妻; 2008年年留校任教,為人師; 同年生子,為人母。」短幾句,是丈夫在追悼會上對於娟一生的回顧。


  2009年年,是於娟人生的分水嶺。那年年底,她被查出患乳腺癌骨轉移。從那時起,於娟的生命進入最艱難也是最輝煌的旅程。她在論壇和博客上,記錄下自己的治療過程和經驗,這些,都是她用生命換來的,是經歷生命臨界點後最樸實的人生感悟。「不要熬夜」、「珍惜家人與健康」,她的《為啥是我得癌症》被網友點擊、轉載數百萬次。「哪怕讓一個人今晚不熬夜,我都覺得有價值。」於娟這樣對記者說。


  3月中旬記者去探訪於娟,她的狀態很不錯,面色紅潤。當時問及病情,於娟只是擔心身體對抗癌藥物出現抗藥性, 「只要每天早上起來,沒有發現身體疼痛就好。」4月2日,於娟33歲生日,記者給於娟發短信:「於老師生日快樂,保存體力,快快樂樂的。」於娟回說:「謝謝啊,呵呵。」還用標點符號打出一個大大的笑臉。


  那一天,於娟的兒子「土豆」從小花園採來野花,祝「媽媽生日快樂」,然後七手八腳地拆蛋糕,圍著蛋糕唱生日歌,口水橫流地吹蠟燭吃蛋糕。於娟在博客中寫道:「幸福,無非是可以靜靜地坐在旁邊看著如此如斯」。


  那一天,於娟的「癌症日記」和出版社簽約, 「文字出版對我來說,是一件好事,至少,會有更多人看到我拿命寫的東西,防微杜漸,不再像我這樣,健康任意揮霍,幸福任意揮霍,到時候只能敲著鍵盤追悔莫及。」於娟在博客上說。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開始稱於娟為「於百歲」,也許是祝願她長命百歲吧。清明節,於娟又去鬼門關上兜了一圈,住了兩天急診,輸了三天氧。朋友去看望她,發現她「插著輸氧管還不閉嘴、瞎操心」,千叮嚀萬囑咐讓她靜養。之後於娟給記者發過一條短信:「能否寄一張有關於我報道的解放日報,我的公公讓我狂暈,正翻箱倒櫃地找。」後面還是一個大大的笑臉。


  4月17日,於娟突告病危,網友在於娟微博上留言祝福:「於百歲,加油。」「求上天憐憫,幫她跨過今天這道坎。」4月18日,於娟更新微博狀態:「平安! 今天轉院。」誰知,第二天便得知於娟去世的消息......


  於娟在挪威的朋友至今還不大相信她已去世:「你的音容笑貌,我們在一起的日子一直清晰地出現在我的眼前。感覺你只是回國休了個長假,哪一天我們還會偶遇在街頭,你會調皮地問我`姐姐,什麼時候請我吃飯啊?『」於娟的姐夫羅先生也有些難以接受,他回憶,於娟臨終前幾天,她的兒子「土豆」一直在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


  「我知道你的靈魂已經自由,不用再承載病痛,不用再承載我要你積極求生的願望,也不用再承受對親友的掛念。」她的丈夫在追悼會上說,於娟在人世間的最後5個月裡,滿是自信和歡喜,因為有領導、同事、同學、老鄉和網友們的愛,身邊的朋友甚至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紛紛為於娟捐款、送藥、提供醫療建議、組織義演和義賣籌款......


  據於娟親人說,於娟走的時候很「安詳」, 「臉上帶著笑容」,那一刻,或如她自己所寫:「生命如斯,應無所憾」。


  有很多人因她改變


  「於娟已經離我們而去。根據她的遺願,我們將會把社會的各種捐贈,以合適的方式回報社會,給需要幫助的人增加溫暖。我們相信,以這樣的方式,於娟會永遠生活在我們身邊。」於娟的丈夫說。


  其實,於娟在生命的最後,已經將溫暖帶給許多人。


  讀者陳盈盈看瞭解放日報3月28日的報道後,打來電話向記者打聽於娟的聯繫方式,要給於娟推薦治療癌症的方法。還發了許多條短信給於娟的父親,反覆叮嚀一定要將她的方法當面轉告於娟......聽說於娟老師去世的消息, 「流淚流個不停。」陳阿姨說,她現在成了一名防癌志願者, 「我周圍的朋友都知道於娟,我們組成一個志願者團隊,向大家宣傳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防癌抗癌的方式。」陳阿姨相信,會有更多人,因為於娟而改變。


  一家鋼材貿易公司的老總程先生,特意從杭州來參加於娟的追悼會。他與於娟素不相識,但「於娟讓我懂得珍惜當下的幸福,她教會了我生活的意義」。程先生說,他曾經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身不由己地拼命賺錢」。看了於娟的博客後,他開始更多地關注家庭,前段時間特地帶家人去了一趟西藏旅遊, 「享受天倫之樂比什麼都重要,這是於娟教給我的」。


  患癌症後,於娟對自己之前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反省,影響了很多人。「丈夫每天都有睡覺前躺在床上看書的習慣,有時候看得起勁就熬到半夜,因為偶然的機會,看到同事`轉帖'於娟寫的文字,之後一到晚上11點,我就會把丈夫手上的書拿掉,就算變得不近人情也不願意他拿健康冒險。」一位網友這樣記述她看完於娟博客後的生活點滴。


  也許於娟自己都不曾想到,她影響了不少讀者對生活態度乃至對生命的看法。「於老師的文字告訴我,凡事不要太強求自己。」於娟的學生小付說,他一直嚮往著像於老師一樣出國留學- - - 「讀完博士,成為精英」, 「但現在我要想一想,我到底想要追求什麼?」小付說。


  「對生命,我始終充滿敬畏! 醫學發展到現在,看似很先進很發達,其實在對生命的理解上,嚴格來說還處在懵懂狀態! 」一位讀者曾給記者打來電話,表達自己讀完報道後的感受,並托記者有機會一定要向於娟說聲謝謝,但記者也想不到的是, 3月那次採訪見面竟成最後一面。


  「她這一生,一路奔騰,奮發向上,一次次衝破關卡,用她的純真、熱情、善良和上天賜予的天賦,留下一篇篇傳世文章,一片片拔地而起的能源林,還有笑對生死、無畏施的精神。」於娟的丈夫在答謝詞中說。


  生命日記,向現代人吶喊


  「於娟曾說,不要關注我,請關注我用命換來的文字。她的生命日記,其實是在向我們這些在追逐著紅舞鞋和穿上紅舞鞋越跳越快的現代人吶喊,醒來吧! 放慢吧! 停下吧! 重新學習愛自己,愛身邊的人甚至素不相識的人吧。」一位網友在於娟博客後留下這樣的文字。


  於娟逝世前,她的博客訪問量超過了500萬次。


  為什麼那麼多人會關注於娟?


  也許是對美好生命的一種惋惜。於娟曾告訴記者,在病房裡她幾乎一直是「最受同情倒霉蛋」:如此年輕,如此優秀,又上有高堂,下有幼子,但查出癌症已然轉移到全身軀幹骨發黑,實在令人唏噓。她生病之後,收到過很多禮物,其中不少來自素不相識的好心人和癌症病人家屬。有位陝西老伯背著一筐藥材送到她家,還有一位廣州大姐,專程跑到醫院把自己打算慶祝結婚10週年的2000年塊錢給了於娟......


  更多人,是被於娟數萬字的博客打動了心扉,那是於娟在病中忍痛寫下的感悟。「讀過於娟《為啥是我得癌症》的博文,感覺自己被拍醒了。」熬夜、胡吃海喝、爭強好勝......今日,這些不良生活習慣成為某些人的常態,看到於娟文字中苦口婆心的忠告時猶如當頭棒喝,開始重新審視自己。


  反思之外,於娟也讓每一個普通人感受到對生命的敬畏、活著的重要。一天兩次骨髓穿刺, 14次化療,於娟從沒有哭過,她說:「別人形容說刺骨的痛,我想我真的明白這中文的精髓,一日幾十次痛到暈厥。但我想,堅持下去,我就能活下去。」「人生目標從未如此簡單而明確- - -活著,專心掙扎努力活著」。


  牽掛於娟,是因為她的堅強。我們平時生活中經常為瑣事煩惱或痛苦,但和於娟的痛苦比起來,那些是多麼無關痛痒。


  「名利權情,沒有一樣是不辛苦的,卻沒有一樣可以帶去。」這句話「像釘子一樣釘在我心上」,一直以來,買房買車、事業有成、功成名就是程先生所認為的終極目標,並為此孜孜以求, 「但在一個目標達成後又滋生了另一個更大的目標,生命就在這些目標中疲於奔命......」人到底為什麼而活著?於娟用生命寫就的書裡,沒有答案。但她的遭遇、她的思考,令許多人停下匆忙的腳步,想一想。


  於娟用生命寫下了一本書,一本關於生命的教科書。她走了,但留下來的東西不再會消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琪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