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投資?投資理財




到底是先有理財?還是先有投資呢?這個問題就好像在問,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




理財投資、投資理財,理財與投資之間,到底該孰先?孰後呢?




您也許覺得這問題很無聊,好像在嚼舌根,沒事閒扯淡,但我個人倒覺得,這件事攸關許多人的理財觀念正確與否,非得好好來探討一下。




首先把名詞概念先界定清楚,到底「理財」是什麼?「投資」又是什麼呢?




假如理財是打理一個人或一個家庭之財務需求與供給之行為的話,那麼投資應該是著眼於報酬率所進行的金融或商務活動。照這個界定而言,投資與理財有明顯的差異。理財的目的是為了調度好每日、每週、每月、每年的家庭資金需求,而投資則是為了賺到特定報酬率而將錢放到特定金融商品或商務行為上。




理財與投資,就其目的和本質,是有很明顯的差異性的,但我不曉得為什麼,大多數人一想到「理財」,就會直接與「投資」畫上等號。難道理財行為就一定要等同於投資嗎?




假如我為了明年春天要幫兒子繳學費,必須從今日起就籌措這筆錢,那麼我從即日起,每天將一百元鈔票塞到枕頭裡,那麼三百六十五天後,我就有三萬六千五百元可以幫兒子交學費。這個強迫存錢的行為,未雨綢繆的習慣,是不是能稱為理財行為呢?




能的,只是它是一個低效率的理財行為而已,遠不如每月將錢放到銀行裡,還可以孳生一點點微薄的利息。如果拿去定期定額買基金,也許來年還能有四萬元的成果。後面這些擁有較高報酬率的理財行為,事實上就明顯已進入了投資領域。




所以就一般人的正常習慣來說,應該是先有理財,再有投資。也就是說,我為了調度特定日期的資金需求,把錢運用到合適的地方,以作為屆時能以更高的效益兌現該筆資金。所以理財有效益雖好,但假如我有特殊理財急用的話,就絕不可能去做高報酬的投資,因為高報酬等於高風險,這會讓我理財的不確定性增高。




可是許多人卻習慣先談投資、再談理財。為了調度兒子的學費,我一口氣拿出一萬元來買股票,希望一年後能夠翻三翻,財富一次增值三倍以上,這樣一來,我三萬六千五百元也有了,也省得老子我每天省吃儉用硬去省出一百元鈔票,多麻煩呢?




用一萬元來做投資,希望快速翻本,目的則是為了理財---也就是調度家用的資金需求,我不曉得您會不會覺得這樣的風險很高?而且順序似乎弄錯了吧?!




假如你是一位年輕人,沒有任何家計負擔的話,你可以先投資、後理財,先追求高報酬的財富,再來談資金調度,因為最壞狀況下,你只是虧光光,自己一個人餓肚皮而已。但如果你有家計負擔,有人生每個階段想達成的目標要執行,那麼先理財、後投資,可能會是比較好的作法。




你可以先養雞,讓全家人天天有蛋吃;也可以先孵蛋,以小搏大,賺一隻小母雞;但千萬不要自失立場,搞不清自己的財務需求和狀況,殺雞又取卵,最後弄到兩頭落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琪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