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逐漸長大,生活變得怎樣了?是不是現在的經濟條件還是老樣子?鄰居有沒有變?你有沒有比父母和朋友更具遠見,或者你是不是還做著和以前類似的工作,工資也和以前不相上下?美國人不願意承認社會等級的存在。我們對中產階級這個詞感到輕鬆自在,卻不願意用上層階級或下層階級稱呼他人。但是不管在哪座城市,很顯然我們仍然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除了一些不肯服從社會準則的另類人物,大多數人還是渴望與周圍人的生活融為一體。


         所以,你的鄰居可能是由高度集中的某些人群組成,如藍領、公寓一族、高中畢業生、凱馬特購物者,或者白領、大學畢業生、諾德斯特姆購物者。少數富有地區可能居住著禮服領、別墅一族、研究院畢業生,以及馬庫斯購物者。我們一家人過去常在週日駕車外出遊逛,要經過貝弗利山莊和帕薩迪納地區的豪宅群落。這些華麗的屋子讓我們羨慕不已,但是沒有人說過要如何讓自己在某一天也能擁有一所那樣的房子。它們是虛構的怪物,它們是無法觸摸的夢想,可以羨慕,卻無法得到。

         如果你在一個廉租地區長大,你那不懂技術的父母的工作報酬低廉,你的朋友在學習上一塌糊塗,常被他人嘲弄,也不遵守紀律,那麼你有可能會跟他們一樣。如果你的鄰居全是白領的爸爸和不出家門的媽媽,那麼很可能同一條街上的男孩子都會念大學,然後尋找專業的工作,獲取中產階級的薪酬。女孩子們也會那麼做—直到成家使她安定下來,因為鄰里間大家都這樣,這是無形的法規。

         我們的天性是希望別人的價值觀、語言以及經歷能與自己的相同。我們在認識的人中尋尋覓覓,看哪一位更像自己—大部分情況下不是有意識的—我們擁抱和模倣自己將來的模樣。這些都是自己腦子裏預先安置的程式思維在作怪,因此就沒理由地認定自己將來是很有希望或是一事無成,是要接受高等教育還是沒有必要,是富有還是貧困。這些認定有好有壞,有的有益,有的有害—這些信念限定我們的行為,而行為又緊緊地把我們束縛在原先的處境中。我們在箱子中長大,又製造了更多一模一樣的箱子,正如歌中所唱,“他們都是普通人,左看右看皆一般。”

  在電影《天劫余生》中描述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烏拉圭橄欖球隊的飛機墜於安第斯山脈,7天之後,45人之中只有16人成功從山中走出並生存了下來。雖然營救工作沒多久就宣告取消,一些家長仍未放棄希望,他們繼續搜尋著自己的孩子,拒絕相信他們已經死亡。同樣,那些家長的孩子們也從未放棄希望,他們就是最終走出山脈並獲得幫助的孩子。在醒著的每分每秒,父母們都無形地教導著孩子們該如何思考如何表現,該期盼什麼,該珍惜什麼。孩子們全盤吸收這些教導,當困難襲來,便從這個寶庫中拿出法寶來應付。


  同樣,我們對未來財政的期望值也是一開始就打下根基的,因為周圍環境的奢華或是貧困一直都在同化我們。我們父母對待金錢的態度和信念慢慢滲透開來,顯現于我們房屋的品質,不管是租來的還是自有的;顯現于我們去哪旅行,如果我們確實有旅行的打算;顯現于我們購買何種東西以及去哪購買。它們顯現于父母對於金錢來之不易或是輕而易得的評斷,對於商品服務是否值得去花錢的評斷,對於自己生活是否成功的評斷。當我們不假思索和不加檢驗地吸收和重復這些相同的信念時,相同的結果就會在自身重現。


  當你還是孩子時,父母是怎樣告訴你生活、成功以及金錢的故事的?父母是告訴你它們很容易得到,還是相當困難?蘇茜?歐曼在她的《財政自由的9個步驟》一書中細述了她看到父親是如何衝入曾是他的餐館的熊熊大火中,跳過一串串的火焰,救的不是火,而是他的收銀機的情形。當時火焰熾灼,他被嚴重燒傷,但是錢保住了。所以蘇茜?歐曼據此認識到,生命誠可貴,金錢價更高。
 
   我在培訓班授課時會問學員:“誰在學校學習期間聽過關於怎麼賺錢和管錢的課?”舉手的人寥寥無幾。所以既然沒有人來教我們,那我們自己得把這一課補上。從我們周邊的一切事物中,從我們小時候父母的訓誡中,從學校老師和我們的談話中,從電視節目中,從報刊雜誌中,從朋友們講的故事中,從我們的自身處境中補上這一課。我們都是MSU的畢業生—能使一切都好起來。
 
  那麼你是如何看待金錢的?花一點時間仔細考慮一下錢的問題,以及它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注意你對錢的最早記憶,它是作為禮物收到的還是自己賺得的?注意你的第一份工作,那是什麼樣的工作,薪酬如何?你是否喜歡?你是否曾想過要自己創業?如果有的話,是什麼使你願意承擔風險?如果沒有的話,又是什麼使你止步不前?是誰對你說“那是個偉大的構想,去幹吧!”又是誰對你說“不要白日做夢了,堅持到底只有死路一條。”把你生活中的財政經歷寫下來。列出你曾幹過的工作,如果它們還算有意思,列出你從中掙了多少錢,得到了多少讚譽和矚目。放棄每一項工作的原因又是什麼?是什麼讓你留下來?是主動要求加薪、發放津貼或升職,還是被動等待?留意你過去的行為方式以及如何選擇錢賺多賺少的。
 
     這就是你的財政狀況。你的選擇由你記錄在腦海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形成的經驗來決定。儘管這種信念未經檢驗,我們的行為仍然屈服於它。你深深地珍藏著這些有關財政、富人、財富、貧窮、善良、邪惡的信念。你出生於一個特定的環境,然後你的信念就牢牢地控制著你,故步自封不得解脫。它們是事實—還是一種觀念?它們是一種虛妄的信念,還是真理?知識就是力量。認識自我就是改變未來的力量。如果要改變外界的物質生活,就得先改變內部的精神生活。


 
來源:中國經濟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琪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