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降低成本的大環境下,人資部門很難平等地投注資源在所有人員上,因此,關注在做好人力區隔,把資源投注在5%~20%關鍵人才的「人才管理(talent management)」,將取代舊的人資思維,成為新趨勢。




年關將近,以往工作者關心的是「年終獎金怎麼樣?」但2008年尾的金融海嘯,讓全世界景氣陷入谷底,現在台灣上班族最流行的話題,反而變成「你停薪休假了嗎?」




翻開報紙財經版,總會看到哪家不可一世的公司瀕臨倒閉、哪些跨國企業宣布裁員上萬人、台灣失業人口突破50萬和資遣人數同時創下新高……等等「壞消息」,讓人不禁懷疑,在這樣的世道下,有沒有哪些機會能讓人看到希望?




裁員、留才,兩面取捨




中央大學EMBA執行長、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副教授林文政說:「別以為企業只在裁員,頂尖公司現在也同時注意人才留任,甚至吸引優秀人才。」




2008年底台灣企業在人資方面的特殊現象,就是裁員與人才留任兩股矛盾的力量同時並行。過去,通常人才吸引與人才留任會被同時提起,先吸引人才再談留才,不過現在的狀況是企業一面裁員、一面留任。




他進一步解釋,金融海嘯淹起大水,企業不想被溺斃,所以急於卸除多餘物品(降成本);而要度過危機,要不是擁有很強的產品當救生圈,否則就要比肺活量,撐到水退。「人才、現金就是肺活量,所以現在企業都在爭取這兩項,如果把好人才都淘汰(裁員)光了,怎麼打下一場仗?」



「雖然裁員讓許多員工人心惶惶,但企業對優秀人才的爭取,也在同時進行,」林文政說,現在是人才重新洗牌的機會,企業也會注意如何留下核心人才,不被挖角。




的確,在被媒體問到2009年的人力布局時,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曾說:「不景氣,人才更好找。」而仁寶也大舉投資人才,預期研發人力增員20%。




企業因刪減成本而裁員,但又要準備好競爭力打下一場仗,不能把核心人才拱手讓人,因此也要保留關鍵的人力資源。這兩股力量消長之間的拿捏,是目前企業人資人員最重要的事。而停薪休假,便是這個思維下的產物。




人力資源的80/20法則




在降低成本的大環境下,資源不豐富的人資部門,必須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因此「人才管理(talent management)將取代人力資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成為重要趨勢,」林文政表示。




人才管理和人資管理最大的不同在於,人資管理基本上沒有人力區隔的概念,關心的對象是全體員工;而人才管理的邏輯則認為,組織應該把不同的人力做好區隔,給予不同的投資。




「這有點像80/20法則,你可以想像成把80%的資源,投注在5%~20%的關鍵人才(talent)上,」林文政說明,過去企業中間50%~60%的人員,可能享有60%~70%的資源,但在cost-down之後,很難將所有人員一視同仁,齊頭平等地投注資源。



企業在打造建立人才管理的文化時,最常遇到的困難是「為什麼少數人可以享有大部分的資源?」這主要是因為員工也欠缺人力區隔的概念,無法分辨誰的貢獻多、誰的貢獻少,因此覺得資源應該平均分配。




但是就企業經營來說,「依據對公司的貢獻與潛力,來決定不同發展與待遇,或許才是公平,」林文政表示,如果把資源平均分配給每位員工,貢獻度高的人得不到應有的發展資源,低貢獻的人卻享有過多資源,也不完全合理。




因此,若能針對人員的貢獻進行量化分析,並且將相關資訊透明化,讓員工也能了解每個人的貢獻不一樣,如此或可避免公平性的爭議。不過,把重點資源投資在關鍵人才上,目的是協助他們產生更大的價值,並非要忽略或捨棄非關鍵人才;後者對公司的影響雖然較小,公司仍必須適度加以培訓,提升他們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安琪菈 的頭像
    安琪菈

    安琪菈的夢想世界

    安琪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