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在一九九七年的時候剃度出家,從一個大老闆要放下身段、穿著草鞋去沿街托缽化緣,其心態又有何轉變呢?他在接受大陸主持人楊瀾專訪時說了這樣一段因緣:「那天是初次去化緣,腳露出草鞋,走著走著磕到小石子,腳趾前面都滲出了血,就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挨家挨戶地化緣,化些大米雜物。傍晚我拖著疲憊的步伐回寺院的途中,正好有個老婦在公園旁邊做清掃工作,她看上去手頭並不寬裕,甚至應該很貧窮。她走近我,一語不發地給了我一個一百日圓硬幣。我有些吃驚搞不清狀況,就道了一聲謝。她說:『師父您一定很累了吧,回去的路上買個麵包吃吧。』禪宗的寺院吃得很簡單,一般是早中晚各一碗粥,菜只不過是兩三根醃菜,那位婦人肯定知道這個情況才給我一百日圓的硬幣。當時我拿著這枚硬幣全身像被電擊了一樣,感到無上的幸福,眼淚難以自禁,全身被幸福的感覺包圍著,公園的所有景物也好像變得光輝起來。我覺得沒有比這更幸福的事了。我深深地體會到,原來這就是那種被幸福包圍的感覺。這位婦人給我的一百日圓,所蘊含的偉大的愛,把我整個包圍住,把我帶到幸福的頂峰。」

認佛教與盈利不違背

此外,很多人認為企業家在俗世當中追求利潤與成功,與佛家強調應放棄一切功名利祿,兩者豈不是有矛盾?對此,稻盛說:「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佛教中有這樣一句話『自利利他』,佛教認為要想自己獲利必須造福他人,教導人們不要只考慮自己的利益,也要讓他人得益。我在企業經營當中,也經常要求員工幫助他人。日本有句話叫做『人情並不是為別人』,意思是說善待別人就肯定有回報。中國也有類似的話『積善之家有餘慶』,做善事的人家,子子孫孫都會得到幸福。就這點來說,我認為說佛教不適應資本主義、不適應企業經營盈利的說法,是錯誤的,以佛教思想為基礎,從事企業經營遠遠比一般的企業經營高尚得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琪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